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2节 (第2/3页)
儿收黄鳝呢,别的不说,市委招待所胡永才预订的20斤黄鳝,夏晓兰就不能放人鸽子。 ??“舅妈,让他们进来说吧,您帮忙喊下我舅,今天不把话说清楚,以后还有的麻烦。” ??农村少见睡懒觉的,别看才早上八点,不少人都看见夏大军三个人堵在门口,夏晓兰倒觉得没啥,她一点都不觉得丢人。不过她妈可能觉得不自在,夏晓兰多少顾及到刘芬的心情。 ??张翠跟在最后面,偷偷打量夏晓兰,这个侄女长得还是那么不正经,但气定神闲的样子,让她整个人都变得大方了。 ??撞墙没死后,夏晓兰好像就变了。 ??不能再让夏晓兰在外面野了,否则夏家没人能掌控对方,张翠心里有点慌。 ??第37章 不思悔改 ??刘勇大早上就去沟里捉黄鳝了,李凤梅在沟渠那边找到他,两口子急忙忙赶回家,就怕夏晓兰母女吃亏。 ??走到家门口一看,他家外面有人在张望,不敢拉住刘勇,就把李凤梅扯住了。 ??“咋的,你小姑子婆家终于来人了?” ??“是夏大军吧,两口子这次闹得挺大啊,阿芬都在娘家住不少天了……” ??“凤梅,你小姑子也怪可怜的,你也别急着赶人,给她撑下腰。” ??刘芬老实肯干,又不爱打扮,外表生的黑瘦不起眼,对村里女人们都没威胁。和她说几句闲话也不怕传的满村都是,也就是倒霉没给夏家生出儿子来,像刘芬这样的媳妇夏家都容不下的话,同为女人,命也真是太苦了。 ??要不怎么说远香近臭呢,刘芬在大河村也是这样一个人,偏偏嫁过去20年了,夏晓兰的事闹出来,大河村竟没有替刘芬说句公道话的,都等着看热闹呢。 ??七井村是刘芬的娘家,刘家在这里扎根也三代人了,摆脱了外来户身份,村里人都向着刘芬母女的。 ??李凤梅谢过大家的好意,好不容易脱身,回家一看,几个人坐在堂屋里,刘勇占了主位,夏晓兰母女俩就坐在他左手边儿,右边住的是夏家人,没有要打起来的迹象。 ??李凤梅松了口气,要打架的话她男人肯定吃亏,她得叫村里人来帮忙! ??“说吧,你们今天来是啥意思,是之前没把话说利索?” ??刘勇的眼神带着厌恶。 ??夏家两个女人还敢来,别以为他不知道,刘芬在夏家时经常被两个妯娌挤兑,张翠是咬人的狗不叫,王金桂是夏老太婆座下第一恶犬,两个都不是好东西。 ??夏大军看了一眼刘芬,刘芬低头数蚂蚁,两口子十几天没见面,刘芬不像以前那样关心他,甚至连句话都没和他说过。夏晓兰也是,看见他都没有叫人。 ??夏大军压下心里的火气: ??“我来接她娘俩回去,田里的活也忙完了,她奶的病也大好。” ??夏大军的意思,家里人已经不生夏晓兰的气,他带着两个嫂子来接,彼此有个台阶下,依旧回去安稳过日子。晓兰名声坏了是挺糟心,不过来的路上大嫂张翠和他保证,一定会给晓兰说个婆家,让她安安稳稳嫁人。 ??刘勇有点头疼,和棒槌交流特别不容易,夏大军显然是没把之前的话放在心上。 ??“阿芬不想和你一起过了,你俩也没办过手续,写个字据大家把手印按了,从此就桥归桥路归路。” ??80年代农村,生活了几十年却没去民政局领结婚证的夫妻比比皆是,大家也不讲究这个。结婚就是一辈子的事,就算打的天翻地覆,也少人有会想到离婚,结婚证对大家来说也没啥用。 ??刘芬要不想和夏大军过了,东西一收直接走人就行,起码法律是约束不了她。 ??不过刘勇也怕夏家以后缠上了掰扯不清楚,双方写个字据最好。 ??夏大军觉得他大舅子不依不饶的很麻烦,他面上露出不快,张翠见形势不对,赶紧截住话头: ??“晓兰她舅,老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,弟妹都和大军过了20年,两口子哪能不闹矛盾呢?你要是非得把他们拆散,也要相信晓兰……她总要嫁人的,未来婆家一打听,晓兰父母都不一起过了,说出去也不好听,你说是不?”